一、什么是脊柱側彎
脊柱側彎也稱脊柱側凸,這是一種以矢狀位生理曲度改變、冠狀位偏離中軸及椎體在橫軸位上旋轉為特點的脊柱三維形態畸形。
后面觀
正常人的應該是一條“直線”,脊柱側凸患者會出現向一側的偏移或者彎曲。
側面觀 正常人的脊柱包括4個生理曲線:頸椎前凸,胸椎后凸,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。脊柱側凸指患者局部或者整體出現超過生理范圍的后凸角度。
二、脊柱側凸的發生情況 根據病因分類,脊柱側凸可分為: 特發性脊柱側凸 先天性脊柱側凸 神經源性脊柱側凸 肌源性脊柱側凸 退變性脊柱側凸 椎板裂合并脊柱側凸 神經纖維瘤病合并脊柱側凸等 其中,兒童最常見的是先天性和特發性脊柱側凸,青少年多見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凸,而成人最常見的是退變性脊柱側凸。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作為最常見一類脊柱畸形,在這個人群里面女性遠多于男性。 不同部位的脊柱側凸,外觀上會有不同的表現。
三、脊柱側凸的病因 各類型脊柱側凸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,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,其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。 年齡 神經肌肉功能 骨骼發育 創傷 腫瘤,如神經纖維瘤 遺傳因素等 總的來說,一般認為脊柱側凸的發生是由全身或局部的綜合因素所導致的。 四、脊柱側凸的危害 影響外觀 平衡受損 疼痛 活動受限 影響呼吸 影響心臟功能 神經壓迫 癱瘓 五、脊柱側凸的判斷 1.脊柱側凸患者可能有以下癥狀 雙肩高低不平,穿衣時領口不平; 脊柱偏離中線; 肩胛骨最下端不等高; 身體前屈時,兩側肩胛骨不等高; 青春期女孩雙乳發育不對稱; 一側胸部或腰部出現皺褶皮紋; 一側髖部比另一側高,兩側下肢不等長; 雙手自然下垂時,雙手不平行; 側面看,有彎腰駝背癥狀。
2.影像學檢查 包括X線、CT、MRI、脊髓造影等檢查。 其中X線檢查是脊柱側凸的首選影像學檢查,因為它可以確定側凸的各種因素,如彎度、部位、性質、旋轉、代償性、柔韌性等,為脊柱側凸診斷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。
3.特殊檢查 肺功能檢查,因為嚴重脊柱畸形常伴隨有胸廓畸形,肺發育障礙。 心電圖及心臟彩超,因為脊柱側凸患者可能伴隨有心功能異常。 電生理檢查,它對了解脊柱側凸患者是否存在脊髓受壓、神經損傷、截癱及肌肉系統障礙癥狀具有重要意義。 六、脊柱側凸的肌肉失衡分析 脊柱側凸或多或少是因為力學平衡上的明顯改變而形成,由下肢(腳、小腿和髖)開始,和有肌力失衡。 凹側肌肉短縮 凸側肌肉被牽拉,可出現牽拉性緊張
具體的肌肉失衡分析 1.腹肌 在脊柱側彎當中,所有的腹肌均牽涉在內。 若患者為脊柱右凸,其右側的腹外斜肌和左側的腹內斜肌,對角并排于一線的都會被拉長,肋隆凸可向外或向后移動。 相對的,對側的肌肉則會縮短,前肋隆凸會向前向內移動。
2.腰方肌 在脊柱側凸中,腰方肌等肌肉單側收縮,可以將腰椎橫突拉向一側,出現腰椎的偏移及扭曲,造成腰椎段脊柱側凸。 所以,在凸側會出現橫突與髖旋前的現象。腰部肌肉縮短,也會在對側形成肌肉隆凸。
3.豎脊肌 豎脊肌位于脊柱兩旁。雙側共同收縮可以穩定脊柱兩側。單側的髂肋肌收縮也能使胸廓側屈。 脊柱側彎的患者凸側的肌肉較緊張(代償性)。以胸椎右凸為例,會導致左頸段、右胸段和左腰段的肌肉代償性緊張(長度增加)。
4.髂腰肌 髂腰肌單側收縮,可以使脊柱向一側偏移,同時還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動。 因為髂腰肌位于腰椎的前方,還可在腰椎段引起過度的前凸。
5.背闊肌 在脊柱側彎的凹側,背闊肌短縮,會將肩胛下角壓向肋骨,使其前移,相對的,肩胛骨上緣會向后移。 在凸側,背闊肌拉長,會使得肋骨后移,肩胛下角向后向上提升,肩胛骨上半部分向前旋轉,肋骨隆凸增加。
6.斜角肌 在上胸椎后凸的患者當中,斜角肌受損尤其明顯,最后會使得肋骨在前方降低,導致肺尖收窄。背部向后及向上移,頭部向前下陷。 7.胸肌 胸肌可以將肩膀拉向前,在脊柱側彎的患者當中,拮抗?。ㄐ狈郊『土庑渭。┝α拷档?,會使得胸肌更顯緊張,肩胛帶區也被拉向前,最終擠壓肺尖。
七、脊柱側凸的治療 1.脊柱側凸的治療與cobb角的關系 Cobb角是衡量脊柱側彎的標準,即X線片以上下彎曲最頂端的上椎體上緣和下椎體下緣所成的夾角。在正常情況下,脊柱是呈中軸線的。 Cobb角在10°以內屬于正常范圍,重點在密切隨訪,同時進行姿勢訓練和矯正體操。 Cobb角在10°~20°的脊柱側彎進行物理治療、肌肉鍛煉并密切隨訪觀察。 Cobb角在20°~40°可行支具治療,目的主要是防止或延緩進展,而非矯正畸形。 Cobb角在40°以上的脊柱側彎或角度加重較快、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,則需要手術矯正。 2.肌肉失衡的治療 原理:縮短拉長的肌肉,拉長縮短的肌肉,強化肌肉使其恢復應有功能。 方法:針刺、手法、理療、運動訓練等。 具體的治療方法,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來制定。